身從無相中受生,猶如幻出諸形象。
幻人心識本來無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◎ 宣公上人一九九四年四月三日
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
《七佛傳法偈》是很重要的,每一首偈頌都是說身心是虛妄的,不要認真。
身是四大假合,心也是虛無飄渺,沒有什麼形象的。
所以我們不要認假為真,執著我們的身心;樣樣都想佔便宜,樣樣不想吃虧,其實這是被身體害得我們生生世世,造無量無邊的罪業。
可是你若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了,那罪業本空。
罪業本來也沒有什麼,這都是人的執著,所以才起惑、造業、受報;你若沒有惑,就不會造業、受報了。
惑就是不明白,也就是無明。
第一首傳法偈是毗婆尸佛偈:
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
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住
「身從無相中受生」:
這個身從什麼地方來?
它沒有一個形象,沒有一個實體,是四大和合而成為身的。
所以說身從無相中受生,它就生出來了。
「猶如幻出諸形象」:
就好像變戲法、變魔術的那個人,本來沒有這麼個東西,他變化出一個來。
那麼變化出來的是真的嗎?
不是,是假的。
我們這個身體亦復如是,所以第二句說,猶如就是好像,幻出諸形象,是從虛幻不實這裡現出來,變化出這麼一個形象,這是說身體不是真的。
既然不是真的,為什麼有人罵你,你受不了?
打你,你更受不了;讚歎你一句,你就高興得不得 了;誹謗你一句,你就發脾氣。
為什麼要這樣呢?
這不是被這假的把真的給矇混住了嗎?
你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呢?
怎麼有這麼多麻煩呢?
這個麻煩是你自己找 來的。
有人罵你,你拿它當唱唱不好嗎?
唉!他說日本話呢,我不懂。
啊!他說西班牙話,我也不懂;說葡萄牙話,我也不懂他唱唱什麼。
他罵你,你不會罵人,那麼還有什麼叫罵呢?
他罵就罵了,你拿它當音樂聽,不也很好的嘛!
啊?不需要發脾氣。
有人打你,就當做你走路沒小心,撞到門框上了,這不可以嗎?
你撞到門框上,撞得痛了,那你找誰去再打一下?
你打那個門框,你手又痛了; 你若不打,那根本沒有事嘛,痛一陣怕什麼呢!
「幻人心識本來無」:
幻化的人沒有心,沒有識,也沒有知覺。
「罪福皆空無所住」:
罪和福都是空的,什麼叫罪?什麼叫福?
你不應該執著到這個上。
你執著我這個身體,又執著我這個心,這簡直是大錯而特錯;你若能不執著,你說這多自由、多好!
不為這個枷鎖所枷著。
毗婆尸佛的傳法偈,就傳這個法,教你認識身心本來是虛幻的。
備註:毗婆屍佛
梵文 Vipasyin,又作毗缽屍,微缽屍,為過去七佛的第一位,義曰勝觀,種種觀,種種見等。據說其出世時間,距今有九十一劫,(佛教的說法,一劫為13億4千萬年)舉行過三次說法集會,第一次有十六萬弟子參加,第二次十萬,第三次八萬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