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花生大士給予杖指老人的教授

心性直指《杖指教授》
摘自:蓮花生大師《心要建言》
又稱:蓮花生大士給予杖指老人的教授
當偉大的上師蓮花生居住在桑耶寺的大岩蘭若時,有一位未受教育的六十一歲老人——族性拿葛的喜饒·嘉波,他對上師有著最深切的信心及強烈的虔誠,服侍了上師一年。
這段期間,拿葛並沒有要求任何法教,上師也沒有給他任何教法。
一年後當上師打算離開時,拿葛供養了一個曼達,上面擺放著黃金做成的一朵花,然後說道:
「偉大的上師啊,請仁慈地顧念我。
首先,我沒有受過教育;
其次,我的智力薄弱;
第三,我年老了,所以我的身體四大已經耗損了。
上師將自己的手杖指向這位老人的心,然後賜給了這個教授:
注意聽啊,老人!
深入觀照自身明覺的這個覺醒心吧!
覺醒心既沒有形狀,也沒有顏色;
既沒有中心,也沒有邊際。
最初,它並沒有起源而是空性的;
中間,它沒有所居之地而是空性的;
最終,它沒有目的地而是空性的。
這空性並不是任何事物所製造的,而且清明又具有覺知。
當你看見了這點並認出空性的時候,你便了知了你的本然面目。
你了解了事物的本性,於是你便是看到了自心本性,你會對實相的根本狀態生起定見,也會徹斷對智慧的困惑。
有著明覺的這個覺醒心,並非由任何物質所造;
覺醒心是本自存在的,而且是你自身本有的。
這是很容易了悟的萬物本性,因為這本性不必在他處尋得。
這即是自心本性,而這本性並非由某種可攀執的實質感知者和所感知對境所組成。
自心本性使常見與斷見的界限邊見消失了,在這樣的本性中,沒有什麼需要覺醒;
證悟的覺醒境界即是你自身自然清醒的明覺。
在這明覺中,沒有任何事物會下墮到地獄,明覺本來就是清淨的。
在這明覺中,沒有什麼需要實踐的修持,其本質即是自然覺知的。
這個本然境界的殊勝見地就在你自身內,這是無法從他處尋得的,你必須如此生起確信。
當你如此了解了見地,並且想要將見地運用在你的經歷中,那麼不管你身居何處,都是你的身體所成的山林閉關隱修地。
無論你感知到什麼外在顯相,都是自性本然生起的顯相,也是自性空的空性;
就這樣讓外在顯相如實呈現,遠離心智概念的戲論造作。
本然自性已解脫的顯相成了你的幫手或友伴,你已能夠以顯相為道用而進行修持。
於是內,無論內心有何變動、無論你想到什麼,這些都是無自性而為空性的。
想法的種種展現是自解脫的。
當你憶持自心的體性時,你便能夠將想法作為道用,而且這個修持是很容易的。
最密的建議則是:
無論你感受到什麼煩惱,要深入直觀,於是煩惱便會不留痕跡地消退。
如此,煩惱便自解脫了。
這是很容易修持的。
當你可以這樣修持的時候,你的禪修訓練就不會被侷限在座間而已。
由於了解萬物都是幫手或友伴,因此你的禪修體驗不會變易、本然自性不會間斷止滅、行持也是自在解脫的。
無論身居何處,你都不再與內在本然的自性分離。
一旦了解這一點,你的物質色身也許垂垂老矣,但覺醒心卻是不會老化的。
覺醒心清楚了解年輕和年老並沒有差異、本然自性超越了偏見與偏頗心。
當你認出明覺和本然覺性就存在於自身中,便沒有利根器與鈍根器的差別了;
當你了解那遠離了偏見與偏頗心的本然自性就存在於自身中,便沒有學問大小的差別了;
即使支托著心的這個身體散滅了,明覺智慧的法身也不會止息;
老人家,好好修持這真實義吧!
將這修持謹記於心!
不要將文字錯認為意義,不要與你的友人,即勤勉精進,相互分離!
要以正念覺察來擁抱、體驗萬事萬物。
不要沉溺在無用的閒聊及無意義的流言蜚語中。
不要投入凡俗的目標!
不要讓自己因擔憂子孫而受到擾亂!
不要過度渴求飲食!
要讓自己平凡死!
你的生命就快耗盡了,因此要勤奮精進!
好好修持這位為一位面臨死亡邊緣的老人而說的教誡吧!
由於以手杖指向喜饒·嘉波的心間,這個教誡於是被稱為「杖指老人的教授」。
拿葛的喜饒·嘉波後來證得解脫,並獲得大成就。卡千的公主為了未來世代的人們,寫下了這些內容,並以「杖指教授」的名稱而受人稱聞。
 
Close Menu